媒体中心

推动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发展 助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

推动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发展 助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

时间:2017-01-16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绿色食品、有机食品发展实现了“十三五”良好开局


  2016年是“十三五”开局之年,面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农业转方式、调结构的有利形势,以及经济下行压力、部分地区遭受洪涝灾害的不利影响,绿色食品、有机食品继续保持了稳步健康发展,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前提下,实现了市场供给、产业水平、品牌效益的同步提升。

  截至2016年12月10日统计,新发展绿色食品企业3949家,产品8930个,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0.9%和8.5%。全国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企业总数10,116家,产品24,027个,同比分别增长5.6%和2.7%。绿色食品企业总数首次突破1万家,产品总数接近2.5万个。农业系统有机食品企业总数达到951家,比去年同期增长7.7%,产品3844个,同比下降6.2%。

  全国已有489个单位创建696个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,总面积1.73亿亩,对接企业2716家,带动农户2198万户,每年直接增加农民收入15亿元。全国创建了24个有机农业示范基地,总面积达到2534万亩,初步形成了稻米、蔬菜、水果、茶叶和畜牧产品等各具特色的有机种养示范模式。绿色食品生产资料发展步伐加快,全国共有绿色生资企业121家,产品266个,分别比去年增长21%和10.4%。绿色食品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工作正式启动,河北、吉林、江苏、浙江、安徽、福建、山东、广西等8个省区,涵盖蔬菜、水果、茶叶、食用菌等产品类别,农业种植、生产加工、休闲旅游等业态相融合的示范园建设工作拉开了序幕。

  2016年,通过更加严格的生产加工现场检查、更加严格的产地环境和产品质量检测、更加严格的标志许可审查、更加严格的证后监管,确保了绿色食品、有机食品产品质量,维护了品牌的公信力。根据产品抽检、企业年检结果,共取消了110个产品的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,及时进行了公告并集中对外发布信息。通过组织开展对全国146个销售场所产品的绿色食品用标监察抽样,及时处置了少数不规范用标产品,并配合市场监管部门打击了假冒绿色食品。有机食品组织开展了对安徽、浙江、大连等14个省(市、区)的43家获证企业的不通知检查,对北京市场在售有机产品进行了市场监察。

  2016年,各地发展绿色食品、有机食品取得了显著的综合效益。全国283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内已发展绿色食品企业4385家、产品11355个,年产量3973万吨,分别占绿色食品总量的44%、47.1%和39.5%。黑龙江省绿色食品、有机食品基地面积已达7400万亩,占总播种面积的1/3。通过扶持贫困地区发展绿色食品,促进了精准扶贫工作。2016年,位于国家级贫困县内的606家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和合作社的1479个产品获得了绿色食品、有机食品证书,通过产业发展有效地带动了农户脱贫致富。在各地举办的农产品交易会、博览会、展销会上,绿色食品、有机食品企业纷纷“唱主角”,备受经销商和消费者的欢迎。绿色食品、有机食品开放发展步伐稳健推进,品牌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日益扩大,一批全球知名的企业还获得我国颁发的证书。

  在新形势下把握绿色食品、有机食品发展的机遇

    绿色食品经过26年的发展,打造出了一个精品品牌,创建了一项新兴产业,走出了一条标准化、品牌化、产业化相结合,经济效益、生态效益、社会效益协调发展的新路子,为保护我国农业生态环境,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,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,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。

  当前,绿色食品、有机食品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。从政策环境来看,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,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,狠抓农产品标准化生产、品牌创建、质量安全监管。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又强调,要坚持新发展理念,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,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,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。刚刚召开的全国农业工作会议,对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绿色农业发展做出了具体部署,要求突出抓好品牌建设、品质管理,支持建设一批地理标志农产品和原产地保护基地,打造一批富有特色、优质安全的农产品品牌。从市场条件来看,随着城乡人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,质量安全意识的不断增强,消费档次正在加快升级,对优质、安全、品牌农产品的有效需求快速增长,多层次、多元化、个性化消费需求已成大势,绿色食品、有机食品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成长空间。

  面对新形势、新任务、新要求,绿色食品、有机食品肩负重任,既要把准定位,创造条件,推动发展;又要主动入位,服务大局,发挥作用,为深入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、农业绿色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。

  一是坚持“安全、优质、环保”的产品定位。秉承“出自优良生态环境、带来强劲生命活力”的绿色发展理念,通过严格的产地环境监测,推行减量化、可持续标准化生产,加强对投入品的科学合理管控,促进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和提高,实现以环境质量促产品质量提升,以产品质量促生活质量提升的目标。

  二是坚持“用品牌化引领标准化、用标准化带动农业现代化”的工作定位。通过完善绿色食品标准体系,推广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新技术和规范化管理新模式,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。依托绿色食品品牌,打造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、生产资料、专业营销于一体的绿色食品全产业链,促进农业升级转型,实现“资源利用高效、生态系统稳定、产地环境良好、产品质量安全”的现代农业发展目标。

  三是坚持“打造精品品牌、满足中高端消费需求”的市场定位。通过提升品牌的公信力、美誉度,加大品牌宣传和市场推广力度和覆盖面,在全社会倡导绿色生产、绿色消费的模式,使绿色食品、有机食品成为引领我国安全优质农产品消费的“风向标”,带动提升农产品国内外市场竞争力,并发挥优质优价市场机制作用,实现以品牌为载体,配置优质资源,拉动消费需求,促进农业提质增效、农民持续增收的目标。

  多措并举不断推动绿色食品、有机食品发展迈上新台阶

    坚持稳健发展,致力打造精品品牌。按照中央提出的“稳中求进”的总基调,结合绿色食品、有机食品发展实际,今后要在稳步扩大发展规模,增加产品有效供给,逐步提高市场占有率的同时,全力把品牌做好做实做强,切实维护品牌的公信力。要瞄准发达国家水平,进一步完善标准体系,始终保持标准的先进性。加强全程质量管控,从严把关,确保环境质量和产品质量。继续落实企业年检、产品抽检、市场监察、风险预警、质量追溯以及产品公告等监管制度,强化淘汰退出机制。

    坚持协调发展,不断提升产业水平。目前,绿色食品主体结构、产品结构、区域结构尚不理想,要重点引导各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、大型食品加工企业、示范合作社发展绿色食品,提高产品档次;加快畜禽、水产品发展,丰富品种结构,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;挖掘资源潜力,促进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。精准发力,补齐短板,协调推进绿色生资、绿色食品原料、绿色食品产品、绿色食品营销发展,打造全产业链,打通产业链,同时推动绿色食品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,放大品牌增值效应。

    推动融合发展,持续增强动力机制。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,要协同发挥政府与市场“两只手”作用,更好引导农业生产,优化供给结构。发展绿色食品、有机食品应坚持政府推动与市场拉动相结合的发展机制。一方面,根据国家可持续农业、农业现代化、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等规划,有序实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规划,做好规划的结合。立足《农业部关于促进“三品一标”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》,结合现有的农业发展政策和重大项目建设,特别是财政部、农业部新近出台的《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改革方案》,争取政策支持,加强政策创设。另一方面,通过持续开展品牌宣传,支持产销对接、专业营销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,扩大品牌的影响力,增强市场拉动力。

    推动创新发展,全面优化服务效能。将绿色食品、有机食品技术标准转化为生产操作规程,创新形式,注重实效,精心组织开展各类专业培训,加强对生产企业、基地农户的技术指导和服务。继续推进现场检查、检测检验、许可审查、证后监管等制度机制改革,进一步提高业务工作效能。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,完善“绿色食品、有机产品网上审核与管理系统”,提升为申报主体服务的水平。加快建设专业化、网络化的信息资源公共平台,为全社会提供优质、高效、权威的产业信息服务。